白露过后,早晚温差开始变大,医院门诊感冒、咳嗽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。有家长就会说“春捂秋冻”,秋天冻一冻,不是对身体有好处吗?怎么我的小孩还没冻一天,就冻出感冒咳嗽了。现适逢秋季,我们来聊一聊“秋冻”,到底该如何“冻冻”身体才更健康。
“春捂秋冻”自古以来一直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养生保健谚语,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一种经验,有一定的科学道理。
“秋冻”是指从立秋到寒露的八、九、十月份,秋季气温稍凉时,不要过早、过多地增加衣服。这是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,增加皮肤的血流量,使皮肤代谢加快,机体耐寒能力增强,进而提高人的抗病能力。秋天虽然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,但“秋冻”也不应盲目,而需循序渐进,科学进行。
“秋冻”并非人人皆宜,老年人、儿童、慢性肺部疾病及体质虚弱者则不在此列,即使是健康人群,也要“冻”得适度,否则得不偿失。长期患病,有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等病史的人不宜“秋冻”,这些人一旦着凉、感冒,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。家长要注意,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,体质较差,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。对这些孩子而言,“秋捂”甚至比“秋冻”更加重要。
不过,“秋冻”并不是一味“扛”着,如果气温降到15摄氏度以下,持续两周以上,人们就应该结束“秋冻”,穿上厚点的衣服了。否则,非但不能预防疾病,还会惹病上身。
“秋冻”的度要掌握好。一般而言,有些部位如脚、脖子、腰部和肩膀,应多注意保暖。生活中,很多人即便天凉也习惯露出一截纤细的脚踝,从健康的角度来说,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。脚离心脏最远,血液循环较差,因此,天冷时不要露出脚踝,以免受凉感冒。
判断宝宝的衣服是否适宜,有两种方法:一是摸摸宝宝的锁骨,如果他们的锁骨是温热的,说明衣服穿得刚刚好;二是摸摸宝宝后背,如果背有汗,甚至衣服都已湿透了,说明衣服穿得过多,应该及时减衣,以免出汗着凉而患病。
需要提醒家长的是,“秋冻”一定要因人而异。增强孩子体质不是简单“受冻”,更重要的是在于坚持锻炼,合理饮食及穿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