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感科|传染病防控系列一“布鲁氏菌病”



布鲁氏菌病遍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,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OIE)的报告,每年约有近百个国家报告人、兽布鲁菌病疫情,亚洲目前仍然是布鲁菌病高发区,在我国周边的国家疫情比较严重。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山西、黑龙江、新疆、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宁夏等25个省份。具有明显的职业性,无性别、年龄差异;四季均可发生,常见于春季和夏季;人类流行性布鲁菌病以绵羊和山羊为主要传染源,散发性布鲁菌病以牛和猪为主要传染源。


图片




图片

病因

布鲁菌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或带菌的动物,好发人群为家畜、宠物养殖或者肉类、皮革制品加工相关的从业人员,科研或检疫工作人员以及习惯食用生肉的人,其中疲劳也会使抵抗力下降,从而诱发机体感染。


图片


临床表现

以长期发热、多汗、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等为主要特征。


图片


传播途径

布氏杆菌通过家畜传播,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仅在极少数情况下,通过性行为、输血、骨髓移植或母婴之间传播。防护不当亦可导致实验室获得性感染。


感染防控措施

图片

牲畜管理

预防接种和病畜管理是布鲁菌感染防控的主要措施。牲畜尽可能自繁自养,外购牲畜必须经血清学及细菌学检查,证实无病后方可放牧;圈舍定期消毒。做好病畜隔离,加强病畜排泄物消毒管理,病畜尸体需焚烧或加生石灰深埋处理。流行区牲畜进行减毒疫苗接种。


畜牧业从业人员

注重个人卫生,从事牛羊接生、屠宰、圈舍清理和皮毛加工等工作时,戴口罩、手套、穿工作服、靴子;工作场所和防治用品及时消毒处理。


图片


院内感染防控

虽然布鲁菌病罕见人传人现象,但根据医院感染防控标准预防的原则,我们仍应做好相关感染防控。

1、疑似及确诊患者单间收治,做好接触隔离,标识明确。便器、餐具等生活用品及诊疗用品专用,用后及时消毒处理;病室严格通风或空气消毒;病人排泄物、呕吐物消毒处理后方能排放,防止污染水源。

2、个人防护:工作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;离开病室前及接触污染物品后,脱手套后执行手卫生。

3、病原体污染物品消毒   布鲁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强,可存活2~150d;病畜分泌物、排泄物以及死畜的脏器中能存活达4个月左右。病原菌对湿热抵抗力不强,常用化学消毒剂均敏感,选用常规的中、低效及以上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即可。




文章分类: 健康知识
分享到: